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特区报】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区域教科院

2019年12月在深圳市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市北部中心的历史机遇下,由光明区委区政府动议,光明区教育局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以下简称“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市教科院光明分院既是市教科院建设一流教科院的实验基地,也是光明教育发展的新型智库,依托市教科院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探索开展教育合作和协同创新。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成立两年来,在市教科院和区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秉承“科技·生态·幸福”的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狠抓常规、创建特色、树立品牌”的总体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光明教育改革发展,以新举措开创新局面,以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作风在教师培训、“双减”工作、教学科研、评价体系、家庭教育、结对帮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整体性、协同性的引领活动,努力打造成为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区域一流教科院。

PART . 01

强化队伍建设

不断拓宽教师成长路径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年1月,光明区以“赶超奔跑,只争朝夕”的姿态吹响教育高质量高颜值发展的进军号角,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其重要突破口,高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其重中之重。

今年暑假期间,光明区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8000余人分类、分层、分岗参加了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组织的暑期研训活动。研训活动分两阶段开展,第一阶段分学科全员研训以及家庭教育、信息教育专项研训,第二阶段为分类、分层研训,采取线下研修与线上讲授相结合、集中研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有高度、有收获、有意义”是参训教师们的最大感受。


作为市教科院建设一流教科院的实验基地,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充分发挥其光明教育发展的新型智库优势,过去两年来,立足课堂教学改革,聚焦教师队伍建设,以学为训,以研促训,不断拓宽教师成长路径,针对不同成长阶段教师实施分类培养方案、提升工程,努力锻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目前,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已完成光明区名师工程整体化设计与实施,研制名师工程培养目标、路径和方式等系列方案,出台光明区中小学名师三年培养方案》《光明区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微团队)管理办法》等文件,完成光明区2020年基础教育系统“薪火·PICK UP名师工程”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师培养对象评审工作,共评选出各类名师224名(其中含名师工作室主持人43名),名师培养对象689名。搭建起“新教师—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家”层层递进的培养体系,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创新型发展,使其成为光明教育高质量高颜值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1年,市教科院光明分院还开展了“光明杯”(小学组、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全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共推选635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区赛,进一步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擦亮了“光明杯”教师技能大赛这一教学品牌。举办光明区2021年中小学各学科教师命题比赛21场,开展命题能力提升培训讲座20余场。

今年11月,光明区高级中学潘浪老师、光明区光明中学吴平老师分别斩获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高中历史、高中美术一等奖;光明区高级中学张艳芳等5位老师获得2021年深圳市高中教师高考模拟试题命题比赛一等奖……在一系列教师培训和教研比赛的推动下,今年光明教师在各大省、市、区级赛场上展现高光时刻,创造了多个历史新高。

此外,市教科院光明分院还进一步完善光明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制度,出台《光明区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达标考核2021年实施方案》,参与考核的教师人次超1.2万开展2021年“走进课堂”系列集体教学视导工作,采取问题前置形式,前期收集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全体教研员根据问题开展诊断式集体视导,累计听课共计450余节,各学科开展针对性问题研讨会100余场、形成“一校一案”反馈报告17份搭建教师“学分银行”管理系统,实现培训学分申报、审核、认定、查询一站式服务,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轨迹,形成光明区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启动光明区万节名课行动,优化薪火名课的系统平台设计,面向全区教师征集优秀课例,打造光明教师的专业成长资源包,目前已征集各类薪火名课2000余节。



PART . 02

赋能助力“双减”

指引提升教学作业质量


“双减”工作是今年教育的重点工作,今年7月下旬,“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光明区教育局落实中央大计,为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提供“光明样本”。市教科院光明分院院长彭红玉表示,面对“双减”工作,既要做负担的“减法”,更要做好成长成才的“加法”。

为有效推动“双减”政策落实落细,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出台《光明区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工作指引》等文件,从顶层设计上引导全区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抓手,从课堂教学的计划与准备、组织与实施、评价与反思、资源与利用等维度,对教学活动提出具体建议,对学科教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均衡发展。

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的重要环节。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出台《光明区提升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质量的工作指引》,完善了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并对作业设计作了细致、全面的指导和规范,指导教师精准有效控制作业时长,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


11月18日,光明区与田阳区基础教育经验交流活动举行,六位光明区校长与田阳区跟岗培训校长代表,围绕“双减”政策下学校作业设计与管理进行了交流。校长们一致认为,作业问题是一个显示器,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出台的《光明区提升义务教育学校作业质量的工作指引》,帮助学校强化作业研究、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和作业管理水平。促使学校在作业布置上,抛开以往较为单一的形式,给学生们布置“花样”的作业,让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灵活掌握知识,同时减轻对作业的抵触。



PART . 03

提升科研水平

支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科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全力做好科研指导、服务管理、成果培育、经验推广等工作,2021年,全区中小学校共获批立项广东省教科研规划2021年度课题4项、广东省教育厅“铸魂工程”专项课题1项、广东教育学会课题6项、光明区科创局软科学项目32项在深圳市教育局新一轮教育科研专家和教育科研骨干评选中,全区共有9位教师获得深圳市教科研骨干称号。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认真做好光明区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课题申报和评审工作,评出重大课题5项,名师课题43项,一般课题90项,青年课题40项,幼儿园课题45项,共批准立项课题223项,开展2018年立项的省、市、区级课题的结题工作,共召开结题论证会32场。全年共组织评审了光明区教科研规划2018年度立项课题专项论文136篇、2021年“光明杯”教育教学论文评审1677篇。


面向光明区教育系统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征集能反映光明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启动《光明教育研究(内刊)》复刊工作,2021年共编辑出版3期,为全区教师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


光明教育科研人将把“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区域一流教科院”作为工作目标,尽职尽责地践行光明教育“科技·生态·幸福”的理念,努力以先进的科研理念引领全区科研工作,做有质量、有品位的教科研,有计划、有目标地稳步规范科研管理、提升科研质量,构建规范、有序的科研长效服务管理机制,努力推动并引导全区教师以研究的状态、研究的力量推进光明教育高质量高颜值发展,奋力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高品质教育。



PART . 04

完善评价体系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育评价是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市教科院光明分院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及评价体系研究,为全区开展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
3月15日-24日,小学语文、中学语文、美术教研员领衔专家团队,对光明区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发现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并形成学科调研整改报告,在此基础上协助区教育局教育督导科制定了《光明区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存在问题整改方案》。面向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组织召开光明区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解读及应用工作会议和光明区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参测学科工作培训会,完成光明区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收集的培训、督导工作。4月23日,光明少年文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评选出6所光明少年文学院分院、30名预备小院士,11位特聘导师,11位期刊编辑。以光明少年文学院为依托,创办《绮明(内刊)》杂志,面向全区中小学师生征稿,共征集40所学校1780名师生作品1788件,正式刊发243篇,共刊印杂志2期,搭建了一个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文学素养的交流平台。

12月5日,在腾讯滨海大厦,深圳学生创客节 (2021)暨第37届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幕,开幕式上,随着“点亮光明”编程1小时活动所有作品提交完成,深圳市中小学科普教育学分制光明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光明区成为全市首个科普教育学分制试点区今年以来,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成立光明少年科学院,聘请武向平院士为名誉院长、科学家做讲师团,遴选出6所光明少年科学院分院,30名预备小院士,20位科创导师,开展了“院士进校园”等系列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目前正在研制《光明区科技创新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和《深圳市中小学科普教育学分制光明区试点工作方案》。

2021年,市教科院光明分院还研制出台了《光明区学校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光明区学校美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引导各中小学、幼儿园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美育的系统设计,助力光明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提质增效。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今年光明学子在国际、国内各级各类赛事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览会上,光明区公明中学麦伟聪、涂浩楠同学的发明创新作品分别获得国际金奖、银奖;全国第三届“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中,公明第二小学六年级4班高婷同学、六年级6班韩雁冰同学的书法作品分别取得小学软笔三等奖、小学硬笔优秀奖的优异成绩佳绩;在2021年深圳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赛场上,公明第一小学田径队为光明区捧回首个团体总分第一,实现“零”的重大突破,成为学校阳光体育成果的最佳注脚。

PART . 05

构建支持网络

家庭教育迈上新台阶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以及社会的稳定。11月23日,光明区家庭教育工作现场会暨家长学校讲师团培训活动在凤凰学校举行,揭牌成立光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全区家庭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今年以来,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在家庭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今年9月,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开展了首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达标验收,经单位自评、验收小组复核,有45所中小学幼儿园通过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验收,成为首批达标单位。

课程体系建设是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关键所在,光明十分注重家庭教育课程的建设,构建光明区“四段三类”家长学校课程体系。日前,由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开发编写的《光明区家长学校通识课程读本》上下册已印发到教师、家长手中,并在“乐活光明APP”平台家庭教育专栏,上线讲师团成员播讲的家庭教育课,供全区家长线上学习。


课程内容来源于光明区家庭的现实需求,突出可操作性,围绕“儿童青少年发展”“父母成长”和“家庭学习环境建设”的主线,帮助提高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探索形成地方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可复制的有效做法,紧密亲子关系,夯实家庭教育基础。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通过体系化的家长学校建设、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以及认真落实教师家访工作,完善光明区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体系,形成家庭教育支持网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联动,合力助推学生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家庭教育的“光明模式”。



PART . 06

创新帮扶形式

增强受援地教育造血功能


11月15日至11月19日,光明区教育局对接广西省百色市田阳区28名校园长开展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活动,这是光明区贯彻落实深圳市助力广西百色地区教育发展的战略需要,进一步增强了“光明-田阳”两地教育领域的沟通交流,为两地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互相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跟岗学习活动以参与学校教研、管理活动为主,通过全方位接触、零距离交流,推进光明区与田阳区教育对口帮扶工作走深走实。

为切实提升帮扶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光明区教育局聚焦教师人才培养,增强帮扶地区教育造血功能。依托市教科院光明分院的平台,光明区教育局引导区域名师工作室的老师深入一线课堂与广大跟岗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并鼓励跟岗教师积极参与到名师引领的项目中,对跟岗教师进行更加专业的一对一指导。

市教科院光明分院还按受援地提出的需求清单,针对性地邀请专家、名师深入受援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会,通过开展送课交流活动和线上帮扶不断拓宽帮扶地区师资培训渠道,拓宽帮扶地区教师视野,不断提升帮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各学校和对口帮扶学校开展各类培训54场次,跟岗挂职21次。

疫情期间,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开展“名师云课堂”活动,形成了1183节优质线上课程,田林县23所学校加入“名师云课堂”,210多位田林教师分享教育教学成果。去年11月,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在田林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口帮扶活动,为田林教育搭建心理健康帮扶平台。

授之以渔治根本,牵手结对稳成效。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将继续发挥光明教育发展的新型智库优势,丰富帮扶地区教师培训形式,切实提升帮扶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助力打造教育帮扶的“光明样板”。



来源:深圳特区报



往期推荐

启科研之航  扬奋进之帆

美好美育,美好光明——“新时代•新光明”暨光明区第九届师生现场写生大赛

“天宫课堂”走进光明科普课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